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

北京行-紫禁城

#1
寄件者 北京行
北京紫禁城

在北京的明、清紫禁城宮殿建築摹,開始興建於明永樂五年(公元1407年),1420年竣工。雖然現存的建築大部分為清代所建,但在總體佈局上仍保持若原來的面貌。紫禁城位處北京城的中心,占地七十二萬餘平圍繞,城牆的四角還分別建有角樓,組成一座森嚴的城堡。

紫禁城的大門是最南面的午門。進人午門即為紫禁城的"外朝"部分,這部分主要由太和門、太和殿、中和殿和保和殿組成,稱為外朝三大殿,是皇帝舉行大典行使權利的主要場所。外朝之後為紫禁城的"內廷"部分,主要由乾清門、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、御花園及東西若干組建築院落組成。這里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供皇帝、皇后、皇太后、妃子、皇子等生活和遊樂的地方。除了這些建築以外,還有位於外朝東西兩邊的文華殿和武英殿;位於紫禁城東北部的供清高宗年老退位後專用的寧壽宮建築群等。

在紫禁城建築群的總體佈局上,層次分明,重點突出,鮮明地表現出皇帝至高無上的封建等級制度。紫禁城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,保存得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。


摘自(中國歷代藝術建築藝術)

上圖即是午門

#2
寄件者 北京行
外朝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

太和殿:俗稱「金鑾殿」,「太和」二字是說宇宙間一切關係都得到協調的意思。建在有漢白玉圍欄的三層高大露台上,為「前三殿」之第一殿,殿高35米,面積2381平方米,是中國最大的一座木結構宮殿。面闊11間,進深5間,為中國古代殿宇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。檐角有10個走獸,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太和殿是舉行新皇帝登基、頒布重要詔書、「金殿傳臚」(公布新進士名單)、派大將出征以及每年元旦節、冬至節、皇帝生日等重大儀式的地方。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#3
寄件者 北京行
太和殿前的日晷,日晷為古代計時的工具,在太和殿前建造日晷代表著皇帝有向天下萬民授時的最高權利


#4
寄件者 北京行
嘉量,為古代容量的量測工具
共分為斛、斗、升、合、龠等五個容量單位

在太和殿前建嘉量代表著度量衡定、天下統一


#5
寄件者 北京行
滅火用的水缸
紫禁城曾因雷擊而遭慘祝融,之後為了滅火在紫禁城各處皆備有銅制的大水缸

冬天銅缸下方每天都會有人燒碳以免缸裏的水結冰


#6
寄件者 北京行
中和殿
「中和」二字是說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,才能使各方面關係處理得協和調順,符合「中庸之道」。面闊、進深各3間。四角攢尖頂。內設寶座,皇帝參加大典前先在此休息,或由近臣演習禮儀。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
#7
寄件者 北京行
保和殿
「保和」二字是說要保持事物間的協調關係。面闊9間,進深5間。重檐歇山頂。宴請外藩王公大臣的場所。從乾隆開始,殿試由太和殿移到此舉行。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#8
寄件者 北京行
大石雕,上刻有象徵皇帝九五至尊的九條龍
明初建三大殿時刻的,清乾龍時期鑿去舊有花紋重新雕刻

#9
寄件者 北京行
堆秀山
山高十米,以太湖石建成,山上蓋有御景亭
是清代皇帝、后妃重陽登高的地方


#10
寄件者 北京行
鐘翠宮
為東六宮之一


#11
寄件者 北京行


#12
寄件者 北京行
紫禁城實在太大了,到後來變成在健走,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走馬看花XD

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這座延禧宮,未代皇帝溥儀所建
又名水晶宮,以玻璃為牆,可置魚觀賞
可惜到了後期清朝國庫空虛,無力再建,現場就一直保留當時未完成的樣子


#13
寄件者 北京行
養心殿、當年慈禧太后垂廉聽政的地方


#14
寄件者 北京行
體順堂前的巨大水晶
體順堂原為綏履殿,清緒年初始名體順堂,順體取至於周易,有順以從君的意思
殿前放置的大水晶原石有光明磊落、純潔無暇的意思

同治年間,慈禧垂廉聽政後曾居住於此

#15
寄件者 北京行
養性齋,清未未代皇帝溥儀曾在此學習英文


#16
寄件者 北京行
延暉閣
清朝有選秀女的活動,女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會由各地人士事薦至此
參加選秀女的活動,成為秀女後便能入宮成宮女或賓妃

當時,慈禧也是由參加秀女選秀後入宮,再一步步成為日後影響中國清代大局的重要人物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